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文化

《外台秘要》卷第二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臣亿等按伤寒论伤寒中风自是两疾,今云伤寒中风非。)
  病源中风伤寒之状,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发热,鼻鸣干呕此其候也。
  太阳中风以火劫发其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即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荒语也本作谵)甚者至哕,手足躁扰,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疗。
  阳明中风口苦而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
  阳明病若能食为中风,不能食为中寒。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之则悸而惊。
  太阳中风,四肢烦疼其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少阴中风,其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厥阴中风,其脉微浮者为欲愈不浮为未愈。(仲景伤寒论同并出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桂枝汤,疗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纳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令其药势相及汗出自护,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夜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 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二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不解,烦躁不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两,发汗后重发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复发汗,宜桂枝汤方。
  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在上出第二卷中千金胡洽集验文仲备急范汪同)又疗伤寒头疼腰痛,身体骨节疼,发热恶风,汗不出而喘,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心(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两仁碎)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覆取微汗,不须KT 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忌海藻菘菜生葱。(臣亿等按张仲景伤寒论麻黄汤惟主又疗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不出恶风者,属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 桂心(各二两)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出,不须吃热粥助药发汗余将息依桂枝法。忌海藻菘菜生葱。(并出第三卷中张仲景伤寒论治中风汗出用桂枝此证云汗不出亦伤寒之病非中风也)短剧葳蕤汤,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喉咽干舌强,胸内疼,心胸痞结,满腰背强方。
  葳蕤(二两) 石膏(三分末绵裹) 白薇(二两) 麻黄(二两去节) 独活(二两)杏仁(二两去皮尖两仁) 芎 (二两) 甘草(二两炙) 青木香(二两无可用麝香一分代之)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者,加朴硝一分及大黄三两下之。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同一方有葛根二两)千金疗伤寒中风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烦干呕,栝蒌实汤方。
  栝蒌实(一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四两切) 大枣(十枚擘破)
  上六味切之勿令大碎,吹去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得六升,绞去滓,更煎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疗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饮水而吐,此为水逆,五苓散主之方。
  猪苓(三分) 泽泻(五分) 茯苓(三分) 桂心(二分) 白术(三分)
  上五味捣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愈。忌桃李醋物生葱雀肉等。
  又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心烦,不能得安,医见心下痞以为病不尽,复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之坚甘草泻心汤主之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二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忌海藻菘菜猪羊肉饧。(并出第九卷中一方
  有人参三两)古今录验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阳且汤主之方。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芩(二两)
  上六味 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渴者,去桂加栝蒌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急者,正阳且主之,煎得二升,纳胶饴半升,分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千金同)又大青龙汤疗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汗不出而烦躁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 生姜(三两)杏仁(四十枚去两仁及尖皮) 大枣(十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乃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浓覆取微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不可再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燥不得眠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并出第二卷中张仲景伤寒论云中风见伤寒脉者可服之)
 
  (一十二法)
  病源结胸者,谓热毒瓦斯结聚于心胸也,此由病发于阳而早下之,热气乘虚而痞结不散也,按之痛,其脉寸口浮关上反自沉是也,脉大不可下,下之则死,脉浮而大,下之为逆,若阳脉浮关上细小沉紧,而饮食如故,时小便利者,名为脏结,脏结病舌上白苔滑者为难疗,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不苔者,不可攻之。(出第七卷中)
  张仲景伤寒论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如何。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结胸也。问曰∶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口脉浮,关上小细而沉紧,名脏结,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也,下之则死。
  夫结胸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蜀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令赤黑色) 芒硝(半升)
  上四味捣筛二味,杏仁合芒硝研如泥和散合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一两,水二升同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千金翼同)又太阳病脉浮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热动膈,短气烦躁,心内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坚,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方。
  蜀大黄(六两) 甘遂末(一钱匕) 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一两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千金翼同)又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坚,大陷胸汤主之方依前法。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依前法。
  又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名为大柴胡汤。忌羊肉饧。(千金翼古今录验同)又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本有久寒也,而反下之,若利止者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KT 热利也。
  又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若心下满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主之方。
  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若须大陷胸汤,服者如前法。
  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等。(千金翼同一方半夏五两)又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
  黄连(一两上好者) 栝蒌实(一枚大者破) 半夏(半升洗)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栝蒌实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分三服。
  忌羊肉饧猪肉。(千金翼同)又病在太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却不得去,弥更益烦,皮上粟起,意欲饮水,而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用前篇方。(士弱氏曰热得冷水之气约退而后却也)又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方如前法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士弱氏曰庞安常云无热证者与三物白散小陷胸汤治热白散治寒旨哉言乎)文蛤(五两)
  上一味捣筛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之,汤用五合。(千金翼同)又白散方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心及皮熬令黑赤别研如脂)
  上三味捣筛更于臼内捣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人减之,病在膈上则吐,在膈下则利,利不止,饮冷粥一杯止。忌猪肉芦笋等。(并出第四卷中千金翼同)
 
  病源伤寒病后,胃气不和,此由初受病时,毒热气盛,多服冷药泻下,及饮冷水,病折以后,热势既退,冷气乃动,故使心下坚牢,噫哕食臭,腹内雷鸣而泄利,此由脾胃气虚冷故也。(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疗呕哕心下悸,痞硬不能食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两去皮)
  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忌羊肉饧。
  又疗呕哕心下痞硬者,以膈间有水,头眩悸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两去皮) 茯苓(三两)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分再服。忌羊肉饧酢等物。
  又疗胸内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彻无聊赖者生姜汁半夏汤兼主天行方。
  生姜(汁一升) 半夏(半升洗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一升,纳姜汁,取一升半,绵漉小冷,分二服,一日一夜服令尽,呕哕一服得止者,停后服。忌羊肉饧。(救急同)又疗干呕哕,若手足厥冷者,小橘皮汤,兼主天行方。
  橘皮(四两) 生姜(八两去皮)
  上二味狭长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小冷服一升,下咽则愈。(救急同出第十六卷中)
  深师疗伤寒病 不止,甘草汤方兼主天行甘草(三两炙) 橘皮(三两)
  上二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日三四服取瘥。忌海藻菘菜。(崔氏同)又半夏散方。
  半夏(洗焙干)
  上一味末之,生姜汤和服一钱匕。忌羊肉饧等。
  又赤苏汤方。
  赤苏(一把)
  上一味,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稍稍饮之。(肘后同)又干姜丸方。
  干姜(六分) 附子(四分炮)
  上二味捣筛,以苦酒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服,酒饮下皆得。忌猪肉。(肘后同)又疗伤寒哕,甘竹茹汤方。
  甘竹茹(四两) 生白米(一升)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之,取米熟汤成,去滓,分服,徐徐服,疗风热气哕甚神验,诸哕亦佳。
  又疗伤寒呕哕胸满虚烦不安,大橘皮汤方。
  橘皮(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十四卷中)
  短剧茅根橘皮汤,疗春夏天行伤寒,胃冷变 方
  白茅根(切一升) 橘皮(三两) 桂心(二两切)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数数服之,尽复合之 止乃停,取微汗,有热减桂心一两。忌生葱。(文仲同出第六卷中一方有葛根二两)千金疗伤寒后呕哕,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饮方。
  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去滓,随意便饮不瘥重作。
  又疗伤寒后呕哕,通草汤方。
  通草(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 橘皮(一两) 粳米(三合)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随意便稍饮,不瘥更作,取瘥止。(古今录验文仲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茱萸汤主之方。
  吴茱萸(一升炒)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六两切) 人参(三两细锉)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日三。(仲景同出第十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
 
  病源此由诸阳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汗不发,致使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吐血。(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方。
  青柏叶(三两) 干姜(二两切)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别绞取新出马通汁一升相和,合煎取一升,绵滤之温分再服,马通是马屎汁也。(一方有阿胶无艾)又吐血下血黄土汤主之方
  釜灶下黄焦土(半升绵裹) 甘草(三两炙) 干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三两炮破) 阿胶(三两炙) 黄芩(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六味取二升,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芜荑猪肉桃李雀肉等物。(并出第十六卷中)
  古今录验蒲黄汤,疗伤寒温病天行疫毒,及酒客热伤中吐血不止,面黄干呕心烦方。
  蒲黄 桑寄生 桔梗(一作栝蒌) 犀角(屑) 甘草(各二两炙) 葛根(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徐徐服之。忌海藻菘菜猪肉。(出第三卷中)
 
  病源伤寒病衄血者,此由五脏热结所为也,心主血,肝藏血热邪伤于心肝,故衄血也,衄者,鼻出血也,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血随气行,所以从鼻出,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额上,脉急而紧,直视而不能 ,不得眠,亡血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脉浮紧发热,其身无汗,自衄者愈。(出第八卷中)
  肘后疗伤寒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牡蛎散及丸方。
  左顾牡蛎(十分熬) 石膏(五分)
  上二味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集验千金并同出第二卷中)
  短剧芍药地黄汤,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瘀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
  芍药(三分) 地黄(半斤) 丹皮(一两) 犀角屑(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二三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不用黄芩。
  又茅花汤,疗伤寒鼻衄不止主之方。
  茅花(一大把)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即瘥,若无茅花,取茅根代之亦可。
  又麦门冬汤,疗伤寒身热衄血呕逆主之方。
  麦门冬 石膏 寒水石(各三两) 甘草(二两) 桂心(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病源此由阴气少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其衣被者,可治也,病脉已解而反发烦者病新瘥又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即愈,少阴病脉微细而沉,但欲卧,汗出不烦欲自吐五六日自利后,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发汗后下之,脉平而少烦,此新虚不胜谷气故也,又伤寒渴者,由热气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少阴主肾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并出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疗伤寒汗出恶寒身热,大渴不止,欲饮水一二斗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
  知母(六两) 石膏 粳米(各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米,纳诸药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短剧同)又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阿胶(一两炙) 滑石(一两碎绵裹) 泽泻(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阿胶令烊销,温服七合,日三服。忌醋物。(千金翼同出第五卷中)
  范汪栝蒌汤,主渴饮方。
  栝蒌根(内黄脉少者三两)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先以青淡竹沥一升,合水二升,煮好银二两,减半去银,先与病患饮之讫,须臾后乃服栝蒌汤,其银汁须冷服。(出第二十卷中)
  千金疗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两) 龙胆(三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苦参(一两) 黄柏(二两)
  上八味捣筛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饮下日三,不知稍增。忌猪肉冷水。(集验同出第九卷中)
  深师黄芩人参汤,疗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安方。
  黄芩 人参 甘草 桂心 生姜(各二两) 大枣(十五枚擘破)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徐徐服。忌菘菜海藻生葱等物。
  又疗伤寒除热止渴欲饮水栝蒌根汤方。
  黄芩(三两) 人参(二两) 桂心(二两) 大黄(二两) 栝蒌根(三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饮一升,须臾当下不下,复饮一升,得下止勿复饮,汤药力势歇,乃可食糜耳,一方用生姜二两。忌海藻菘菜生葱油腻等物。
  又疗伤寒下后,除热止渴,五味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人参 甘草(炙) 石膏(碎各一两)
  上五味捣筛,三指撮水一升二合,煮令沸得四合尽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十四卷中)
  古今录验黄龙汤,疗伤寒十余日不解,往来寒热状如温疟渴胸满,心腹痛方。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 人参(三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呕而渴,去半夏,加栝蒌根四两,服如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等物。(出第三卷中此本张仲景伤寒论方)又高堂丸,疗伤寒苦渴,烦满欲死,令极饮水法方。
  大黄(二分) 硝石(三分熬) 釜底墨(一分) 灶突中墨(一分) 黄芩(一分) 梁
  上尘(一分) 灶中黄土(一分) 麻黄(二分去节) 胡洽用芒硝无黄土。
  上八味筛末,蜜和如弹丸大取一丸着一盏水中,尽用服之,即自极饮水,汗出得热除矣。一名黑奴丸,一名驻车丸,并疗温疟神良。(并出第二卷中此方第一卷用小麦黑奴名黑奴丸)
 
  病源此谓被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热不解,腹满而痛,此为胃中有干粪挟宿食故也,或先患寒癖,因有宿食,又感于伤寒,热气相搏,故宿食不消也。(出第八卷中)
  深师快豉丸疗伤寒留饮,宿食不消,一名续命丸方。
  黄芩五两 大黄(五两) 栀子仁(十六枚) 黄连(五两去毛) 豉(一升熬) 甘遂(三两太山者) 麻黄(五两去节) 芒硝(二两) 巴豆(一百枚去皮及心熬研)
  上九味捣筛,白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以吐下为度,若不吐利加二丸,一本有杏仁七十枚。忌猪肉冷水芦笋肉。(出第十四卷中范汪同)古今录验续命丸,疗伤寒及癖实痰饮百病方
  大黄(五两) 黄连(一两) 麻黄(五两去节) 甘遂(三两熬) 黄芩(二两) 芒硝(二两研)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熬) 巴豆(一百枚去心熬研) 豉(一升熬)
  上九味捣筛,蜜和丸,得伤寒一日服一丸,如小梧子大,二日二丸,至六七日六七丸,但吐下得汗愈若水 及痰实,服三五丸,日二。忌猪肉冷水芦笋。(范汪延年删繁同出第三卷中)
 
  病源此由邪热客于肺也,上焦有热,其人必饮水,水停心下,则肺为之浮肺主于咳,水气乘之故咳嗽。(出第八卷中)
  短剧射干汤主春冬伤寒,秋夏中冷咳嗽,曲拘不得气息喉鸣哑失声干嗽无唾,喉中如哽者方。
  射干(二两) 半夏(五两洗) 杏仁(二两去皮尖两仁) 干姜(二两炮) 甘草(二两炙)黄(二两去节) 独活(二两)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始病一二日者,可服此汤,汗后重服勿汗也,病久者初服可用大黄二两,初秋夏月豪雨冷,及天行暴寒,热伏于内宜生姜四两代干姜,除茱萸,用枳实二两炙。忌羊肉海藻菘菜饧生葱。(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下气橘皮汤,疗春冬伤寒秋夏冷湿咳嗽喉中鸣声上气不得下,头痛方。
  橘皮 紫菀 麻黄(去节) 杏仁(去双仁尖皮) 当归 桂枝 甘草(炙) 黄芩(各三分)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重合之。忌海藻菘菜生葱。(出第三卷中)延年疗伤寒骨节疼头痛眼睛疼咳嗽知母汤方。
  知母(二两) 贝母(三两) 干葛(三两) 芍药(三两) 石膏(四两碎裹) 黄芩(三两)杏仁(一两去皮尖及双仁) 栀子仁(三两擘)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为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蒜面七日。(出第九卷中)
 
  病源目者脏腑之精华,肝之外候也,伤寒热毒壅滞,熏蒸于肝上攻于目,则令目赤肿痛若毒瓦斯盛者眼生翳膜又肝开窍于目,肝气虚热,乘虚上冲于目,故目赤痛重者生疮翳白膜息肉肘后疗伤寒大病后,热毒攻目方。
  煮蜂房以洗之,日六七度。(张文仲同)
  又方:冷水渍青布以掩目。(张文仲同)又疗热病后生翳方。
  烧豉二七粒末,纳管中以吹之。(并出第二卷中文仲备急同)短剧漏芦连翘汤,疗伤寒热毒,变作赤色痈疽丹疹肿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方兼疗天行。
  漏芦(二两) 连翘(二两) 黄芩(二两) 麻黄(二两去节) 白蔹(二两) 升麻(二两)甘草(二两炙) 大黄(三两切) 枳实(三两炙)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相去二食顷更服,热盛者可加芒硝二两。忌海藻菘菜等物。(千金同)又秦皮汤,疗毒病冲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肿肤起,或赤痛不得视光,痛入心肝或眼外浮肿如吹汁出,生膜覆珠子方。
  秦皮(二两) 前胡(二两) 常山(二两) 黄芩(二两) 升麻(二两) 芍药(二两) 白薇(二两) 枳实(二两炙)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二食顷更服,若盛热者可加芒硝二两。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出第六卷中一方加蕤仁一两栀子仁半两)张文仲秦皮汤,主伤寒病热,毒瓦斯入眼,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见光,痛毒烦恼者神效方。
  秦皮 升麻 黄连(各一两)
  上三味切,以水洗去尘,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用三合,仰眼,以绵绕箸头,取汤以滴眼中,如屋漏状,尽三合止,须臾复用,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出第二卷中)
 
  病源夫伤寒冬时发其汗,必吐利,口中烂生疮以其热毒在脏,心脾烦壅,表里俱热,热不已,毒瓦斯熏于上焦,故令口舌干燥生疮也。(出第七卷中)
  深师疗伤寒热病口疮,黄柏蜜方。
  黄柏(削去上皮取里好处薄斜削)
  上一味以崖蜜半斤极消者,以渍柏一宿,唯欲令浓,含其汁,良久吐之更复如前,若胸中热有疮时饮三五合尤良。
  又疗伤寒口疮烂者升麻汤方
  升麻(一两) 甘草(一两炙) 竹叶(切五合) 麦门冬(三分去心) 牡丹(一分)干枣(二十枚擘)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五服含,稍稍咽之为度。忌海藻菘菜胡荽等。(并出第十四卷中)
 
  病源此由热毒瓦斯从内而出,循经络攻于手足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皆出于手足指,故毒从脏腑而出也。(出第八卷中)
  范汪疗伤寒热病,手足肿欲脱方。
  生牛肉裹之,肿消痛止。(出第三十卷中深师同)崔氏疗伤寒手足热疼欲脱方。
  取羊屎煮汁以淋之,瘥止,亦疗时疾阴囊及茎肿,亦可煮黄柏洗之。(肘后深师集验千金备急并同出第一卷中)
  集验疗毒热攻手足,肿疼欲脱方。
  浓煮虎杖根,适寒温以渍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兼疗天行范汪肘后千金同)
  又方:酒煮苦参以渍之。(范汪千金集验同并出第二卷中)
  千金疗毒热病攻手足肿疼痛欲脱方。
  煮马粪若羊粪汁渍之,猪膏和羊粪涂之,亦佳。(范汪集验肘后同)
  又方:取常思草绞取汁以渍之,一名苍耳。(范汪集验肘后同出第十卷中)
  备急疗热病手足肿欲脱者,方兼主天行。
  以稻穣灰汁渍之佳。(集验千金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病源其人血气先虚,复为虚邪所中,发汗吐下之后,经络俱损伤,阴阳竭绝,热邪始散,真气尚少,五脏犹虚,谷神未复,无津液以荣养,故虚羸而生病焉。(出第八卷中)
  集验疗伤寒虚羸少气气逆苦呕吐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半夏(一升洗)生姜(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饮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出第三卷中)
  又生地黄汤,疗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 大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 甘草(一两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出第二卷中)
  千金疗伤寒虚羸少气呕吐,竹叶石膏汤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半夏(半斤洗)甘草(二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一升,煮米熟,去米饮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出第十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张文仲栀子豉汤,疗吐下后虚羸欲死方。
  栀子(一十枚) 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支同此出姚万第二卷中集验备急同各用栀子十四枚)
 
  病源伤寒发汗后,而汗出不止,津液少,胃中极干,小肠有伏热,故小便不通也。(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方。
  茯苓(三两) 白芍药(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去皮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自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忌酢猪肉桃李雀肉等。(出第六卷中深师同兼主天行大效)又伤寒六七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未解也,属小柴胡桂姜汤主之方。
  柴胡(半斤) 桂心(三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栝蒌根(四两)干姜(二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初一服微烦,后汗出便愈。忌生葱海藻菘菜。(出第四卷中)
  又疗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汤主之方。
  茵陈(六两) 肥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酒洗破三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二升,去滓,纳二物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日三,小盒饭利,尿如皂荚沫,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出第五卷中张文仲千金并同)又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 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方。
  芍药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个擘)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忌海藻菘菜酢桃李雀肉等。
  肘后疗小腹满,不得小便方,兼疗天行。
  细末雄黄,蜜和为丸如枣核,纳溺孔中,令入半寸。(出第二卷中文仲同)千金翼疗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方。
  甘草(十分炙) 枳实(十分炙) 柴胡(十分) 芍药(十分)
  上四味捣细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嗽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胸中悸者,加桂心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二升,取三升,以散三方寸匕,纳汤中煮之,取一升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
  (仲景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崔氏疗伤寒热盛,小便不利,滑石汤方,兼疗天行。
  滑石(屑二两) 葶苈子(一合熬)
  上二物,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顿服之。
  又方:捣生葱敷脐下,横文中燥则易之。
  又瞿麦汤方。
  瞿麦(三两) 甘草(三两炙) 滑石(四两) 葵子(二合半) 石苇(三两去毛令尽)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一卷中古今录验同)
 
  病源伤寒病若表实里虚,热气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黄赤汁,若温毒瓦斯盛,则腹痛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若寒毒入胃,则腹满身热下清谷,下清谷者,不可攻表,汗伤寒六七日下利,便发热而痢,其人汗出不止者死,但有阴无阳故也。
  下利有微热,其人渴,脉弱者今自愈,脉沉弦者下重,其脉大者为未止,脉微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少阴病八九日,而一身手足尽热,热在膀胱,必便血下利,脉反浮数,尺中自涩,其人必圊脓血,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欲蜷,手足温者可疗,阳明病下利,伤寒下利日十余行,其人脉反实者死。(出第八卷中张仲景伤寒论阳明无下利证不可下或有云下利其脉浮大者此皆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当温之与水即哕)仲景伤寒论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之下之不解者,寒格更逆吐下,食入还吐出者,属干姜黄连人参汤主之方。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之。忌猪肉冷水等。(出第六卷中)
  又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属葛根黄连汤方。
  葛根(八两) 黄连(三两金色者) 黄芩(三两切) 甘草(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掠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分再服。
  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出第七卷中)
  肘后疗伤寒若下脓血者,赤石脂汤方。
  赤石脂(二两碎) 干姜(二两切) 附子(一两炮破)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后脐下痛者,加当归一两,芍药二两,用水六升煮。忌猪肉。(范汪张文仲同)又主下利不能食者,兼疗天行,黄连丸方。
  黄连(一两) 乌梅(二十枚炙燥)
  上二味捣末,腊如博棋子一枚,蜜一升于微火煎,令可丸如梧子,一服十五丸日三。忌猪肉冷水。(出第一卷中)
  又白通汤,疗伤寒泄痢不已,口渴不得下食,虚而烦方。
  大附子(一枚生削去黑皮破八片) 干姜(半两炮) 甘草(半两炙) 葱白(十四茎)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分再服,渴微呕心下停水者,一方加犀角半两大良。忌海藻菘菜猪肉。(范汪同出第十四卷中张仲景伤寒论白通汤惟主少阴下利厥游无脉干躁而烦者白通加猪胆汤主之本无甘草仍不加犀角)范汪疗伤寒腹中微痛不止下利,秦皮汤方。
  秦皮(三两) 黄连(四两) 白头翁(二两) 阿胶(三两)
  上四味 咀三味,以水八升,煮得二升,绞去滓,纳胶令烊,适寒温,先食饮七合,日二服。忌猪肉冷水。
  又豉薤汤,疗伤寒暴下,及滞利腹痛方。
  豉(一升) 薤白(一把寸切)
  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漉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作。
  又蕙草汤,疗伤寒除热止下利方。
  蕙草(二两) 黄连(四两) 当归(二两)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得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忌猪肉冷水等物。
  又疗伤寒下利脉微,足厥冷,通草汤方。
  通草(一两) 干姜(一两) 枳实(四两炙)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炮令裂破)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不瘥稍加至七合。忌猪肉。
  (并出第三十卷中
  短剧犀角汤,疗热毒下黄赤汁,及赤如腐烂血,及赤滞如鱼脑,腹痛壮热,诸药无效方
  黄柏(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白头翁(一两) 黄连(二两) 当归(一两) 牡蛎(一两半熬) 犀角(屑半两) 艾叶(半两) 石榴皮(一两半) 桑寄生(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同)集验疗伤寒后下利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 黄连(四两) 栀子仁(十四枚擘) 阿胶(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令烊,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范汪同出第二卷中)
  千金翼热利下重,白头翁汤主之方。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切)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一升,不愈更服。忌猪肉冷水。(范汪同出第十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崔氏疗伤寒后赤白滞下无数,阮氏桃花汤方。
  赤石脂(八两冷多白滞者加四两) 粳米(一升) 干姜(四两冷多白滞者加四两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服一升,不瘥复作,热多则带赤,冷多则带白。(千金翼方不同加减稍别伤寒论千金范汪同张仲景伤寒论煮汤和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又疗伤寒热利,黄连丸方。
  黄连(三两去毛) 当归(三两) 干姜(二两) 赤石脂(二两切)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日三,叔尚书以疗热痢,是岁传与东都当方
  诸军营,及夏口戍人发者数千余人,余时亦复用之,亦佳,但时用之,不及诸汤速耳,当服百丸许乃断。忌猪肉冷水。(并出第一卷中)
  张文仲陶氏伤寒下利,豉薤汤方。
  豉(一斤绵裹) 薤白(一握) 栀子(十四枚擘破)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分三服,短剧云,此方主温毒,及伤寒内虚,外热攻肠胃,下黄赤汁,及如烂肉汁,并去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毒,悉土之,水四升,先煮栀子薤白令熟,纳豉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备急方同)又疗伤寒下利,恶血不止,犀角汤方。
  干姜(一两) 犀角(一两末) 地榆(一两) 蜜(二合)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蜜更煮至一升,分三服,自愈,此治热毒蛊利。(千金同并出第十五卷中)
 
  病源凡得伤寒及天行热病,日数较多腹内有热,又人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食人五脏及下部也, 病之候,齿龈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里有疮,四肢沉重,匆忽喜眠,如此皆为虫食其肛,肛烂见五脏则死,当数看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唇内如粟疮者,则心内懊痛,此虫在上食其五脏,下唇内生疮者,其人不寤,此虫食下部,皆能杀人也。(出第八卷中)
  肘后若病患齿龈无色,舌上白者,或喜眠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利,宜急疗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为意,下部生疮,虫食其肛,肛烂见五脏便死。
  烧马蹄作灰细末,猪膏和涂绵以导下部,日数度瘥。
  又桃仁苦酒汤方。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及两仁) 苦酒(二升) 盐(一合)
  上三味,煮取六合,去滓,尽服之。(并出第一卷中)
  深师疗 食下部,桃皮汤方。
  桃皮(二两) 槐子(二两) 艾(二两) 大枣(三十枚擘一方用黄连)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之。
  又疗 虫食下部方。
  以泥作罂,以竹筒如指所,横穿罂肚,筒一头纳下孔中,内如鸡子艾烧之,人就罂口吹之,常令艾烧,强人可益艾甚良。(千金同)又龙骨汤,治伤寒已八九日至十余日,大烦渴热盛,而三焦有疮 者多下,或张口吐舌呵吁,咽烂口鼻生疮,吟语不识人,宜服此汤,除热毒止痢神方。
  龙骨(半斤碎)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余渐渐进之,恣意如饮,尤宜老少,无味殆如饮水,亦断下。(文仲备急千金等同)又疗伤寒及诸病之后,内有疮出下部烦者,黄连犀角汤方。
  黄连(一两去毛) 乌梅(十四枚擘) 犀角(三两) 青木香(半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忌猪肉冷水等。(并出第十四卷中)
  范汪疗伤寒心中懊 ,下利,谷道中烂伤,当服懊 散,以 药纳谷道中,懊 散方。
  芦(十分) 干漆(二分) 蓄(二分)
  上三味,各异捣筛,粉粥饮服一钱匕,先食,日再服。(千金同)又疗 懊 ,麝香散方。
  麝香(一分研) 雄黄(一分研) 丹砂(一分研) 犀角(一分屑) 羚羊角(一分研) 青葙子(一分) 黄连(一分) 升麻(一分) 桃仁(一分熬) 贝齿(一分)
  上十味并捣合下筛,先食以小麦粥服钱五匕,服药讫复以钱五匕,绵裹以导谷道中,食顷去之,日三。忌猪肉冷水生血等物。(并出第三十三卷中)
  短剧青葙子散,疗热病有 ,下部生疮方。
  青葙(一两) 芦(四两) 野狼牙(三分) 橘皮(二分) 蓄(二分切之)
  上五味捣下筛,粥饮和合服两钱匕,日三,不知,稍增之。(出第六卷中千金同有甘草一分)张文仲疗伤寒兼 疮,王叔和云,其候口唇皆生疮,唾血,上唇内有疮如粟者,则心中懊痛,如此则此虫在上,乃食五脏,若下唇内生疮,其人喜眠者,此虫在下,食下部方,取鸡子一枚,扣头出白,与漆一合熟和,令调如漆,还纳谷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或下虫,或吐虫,剧者再服乃尽,热除病愈,凡得热病腹内热,食少,三虫行作求食,食人五脏及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药,不尔 虫杀人。(集验深师肘后同)
  又方:猪胆(一具)
  上一味渍着半升苦酒中和之,煎三沸,三下三上,药成可放温,空腹饮一满口,虫即死,有人经用之验。(并出第二卷中千金同)
 
  病源伤寒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其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感动,其毒度着于人如换易也,其病之状,身体重,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四肢拘急,小腹 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血气空虚,骨髓枯竭,便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动摇,起止仰人,或引岁月方死。(出第八卷中)
  深师疗妇人得温病虽瘥平复未满一百日,不可与交合,交合为阴易之病,病必拘急手足拳皆死,丈夫病以易妇人,名为阳易,速当疗之可瘥,满四日,不可疗也,宜令服此药方。
  干姜(四两)
  上一味捣末,汤和,一顿服,温覆汗出得解,止手足伸遂愈。(范汪同出第十四卷中)
  范汪 鼠粪汤,疗伤寒病后,男子阴易方。
  薤(一大把) 鼠粪(十四枚)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尽饮之,温卧汗出便愈,亦理劳复。( 鼠屎两头尖者是也肘后薤作蓝)又丹米汤,疗伤寒病已后,男子阴易方。
  丹米(三两)
  上一味末,以薄酒和尽饮之,温覆汗出便愈,亦随人大小,不必三两,自以意消息之。
  又疗交接劳复卯肿,腹中绞痛便绝死,竹皮汤方。
  刮青竹皮(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五六沸,绞去滓,顿服立愈。(肘后同)又疗阴阳易,栝蒌汤方。
  栝蒌根(二两)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先以青淡竹沥一升,合水二升,煮好银二两,减半去银,先与病患饮之讫,须臾乃服汤,小便利即瘥,栝蒌汤银汁须冷服。(与前疗渴方
  同)千金曰昔者有人得伤寒病,已瘥未健,诣华敷视脉,敷曰∶虽瘥尚虚未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余劳尚可,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夫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口舌出数寸而死,病新瘥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有士盖正者,病愈后六十日,已能行射猎,以房室则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之病,皆难疗多死,近者有士大夫,小得伤寒,瘥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以房室则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医者张苗说,有婢得病后数十日,有六人奸之皆死,妇人取女人中 近隐处烧取灰。
  上一物为散,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女人病可取男子 如前法,酒水服。(此本仲景方肘后同)又疗交接劳复,卯肿缩,腹中绞痛,便欲死者方。
  取交接妇人衣服以覆男子。(肘后同)
  又方:取女人手足爪二十枚,女人衣中裳一尺烧。
  上二味末,以酒服,亦可米汁饮服之。(出第十卷中肘后同)
 
  病源伤寒病新瘥,津液未复,血气尚虚,若劳动早,更复成病故云复也,若言语思虑则劳神,梳头澡洗则劳力,劳则生热,热气乘虚还入经络,故复病也,其脉沉紧者宜下之,又食复,伤寒病新瘥,及大病之后,脾胃尚虚,谷气未复,若食猪肉肠血肥鱼及油腻物,必大下利,医所不能治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粘黍饴脯炙脍枣栗诸果,牢强难消之物,胃气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以药下之,则胃气虚冷,大利难禁,不下之必死,下之亦危皆难救也,大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护也,夫病新瘥后,但得食糜粥,宁可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引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糜若羹汁,慎不可食猪狗等肉。
  (并广济疗伤寒因食劳复,头痛壮热,栀子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一升绵裹) 葱白(一握切) 粟米(三合) 雄鼠屎(二七枚烧令烟绝末)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纳鼠屎,分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须利纳芒硝五分。忌面炙肉蒜等物。(出第一卷中)
  深师疗劳复,大青汤方。
  大青(四两) 甘草(二两炙) 阿胶(二两炙) 香豉(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五六,欲尽复作,常使有汤,渴便饮,无毒除热止吐下,伤寒一二日,上至十数日困笃,发汗热不解,吐下后热不除,止下利甚良,先煮大青甘草取四升,去滓,纳胶豉,胶消尽便漉去,勿令豉坏,当预渍胶令释也。
  又方:取鸡子空壳碎之,熬令黄黑捣筛,热汤和一合服之,温卧取汗愈,鸡子壳悉服之。(肘后崔氏同)
  又方:取马粪烧捣为散,冷酒服方寸匕,良,三炊,顷便验,神良。
  又疗伤寒瘥后劳复,葵子汤方
  葵子(二升) 梁米(一升)
  上二味合煮作薄粥饮之,多多为佳,取汗立瘥。(并出第十四卷中)
  范汪疗伤寒病瘥,语言书疏坐起行步劳复方。
  创青竹皮多多煮之,令浓浓,服三升汁则愈。
  又伤寒已愈,食饮多劳复,大黄豉汤方。
  豉(五合) 甘草(二两炙) 桂心(二两) 大黄(四两) 芒硝(半斤)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得二升,去滓,先食适寒温饮一升,日再。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又疗伤寒瘥已后,饮食劳复,栀子汤方。
  栀子(十四枚) 豉(一升) 桂心(二两) 麻黄(二两) 大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掠去沫,纳余药,更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当小汗及下利。忌生葱。(并出第三十四卷中)
  千金疗伤寒温病后劳复,或食饮,或动作,栀子石膏汤方。
  栀子仁(三七枚擘) 石膏(五两碎) 鼠屎(尖头者二十枚) 香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疗劳复,或因洗手足,或梳头,或食等劳复方。
  取洗足手汁,饮之一合即愈。
  又方:取头垢如枣核大,吞一枚。
  又方:取饭烧为末,饮进一升。(肘后同)又疗大病已(瘥)劳复者,枳实栀子汤方。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擘)
  上二味,以酢浆一斗,先煎取六升,煮药取三升,纳豉一升,煎五六沸,去滓,分再服,覆取汗,如有宿食者,纳大黄如棋子一枚。(范汪救急集验并同出第十卷中张仲景伤寒论纳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又疗劳复垂死者方。
  暖汤三合洗四五岁女子阴,取汁纳口中服则愈。男儿亦得,起死人方。
  又疗食劳方。
  曲一饼,煮取汁服之。
  又疗食劳方。
  杏仁五十枚,酢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则瘥。
  又方:烧人粪灰,水服之方寸匕。
  又疗伤寒瘥后,更头痛壮热烦闷者方。
  服黄龙汤三合,日三服。
  又欲令病患不复者方。
  烧头垢如梧子大,服之。(并出第十卷中)
  崔氏疗伤寒劳复,鼠屎汤方。
  栀子(二七枚擘) 豉(五合) 鼠屎(两头尖者二七枚)
  上三味,以浆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数试异验。(出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栀子汤,疗伤寒劳复方。
  栀子(十四枚擘) 麻黄(二两去节) 大黄(二两) 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深师肘后同)又疗伤寒劳复,鼠屎汤方。
  鼠屎(二十一枚) 豉(一升绵裹) 栀子(七枚擘) 大黄(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微取汗,应小鸭溏下。(千金同)又疗病新瘥早起及食多劳复,鼠屎豉汤方。
  鼠屎(两头尖者二十一枚) 香豉(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温卧令小汗。(千金同)又疗食不消劳复脉实者,鼠屎栀子豉汤方。
  豉(二升绵裹) 鼠屎(二十一枚) 栀子(七枚擘) 麻黄(三两去节)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服七合,汗微出,日三服。(千金麻黄作大黄)又疗伤寒已愈,食饮多复发者方。
  豉(五合绵裹) 甘草(二两炙) 大黄(四两) 芒硝(半两)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饮一升,日再。忌菘菜海藻等。(范汪同)又疗伤寒瘥令不复,白芷散方。
  白芷(十二分) 白术(十分) 防风(八分) 栝蒌(五分) 桔梗(四分) 细辛(三分) 附子(二分炮去皮) 干姜(二分) 桂心(二分)
  上九味,捣筛为散,以粳米粥清服一钱匕,食已,服二钱,小儿服一钱,常以鸡子作羹,吃粳米饭,多少与病患食之,亦未必常有鸡子羹粳米饭,如服药讫,即扶起令行步,仍KT头洗手面,食辄服之,劳行如前,则不复,浩云数用佳。忌猪肉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鱼生葱生菜。(范汪同出第三卷中一方有人参三分)
 
  病源伤寒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皆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斯病也。其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得卧,复不得卧,欲出行,而复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时,闻饮食臭,或如强健人,而欲卧,复不得眠,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至朝日苦,小便赤黄,百合之病诸药不能疗,得药则剧而吐利,如有神灵所加也,身形如和,其人脉微数,每尿辄头痛,其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淅然如寒者,四十日愈,若尿时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日复见,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大便硬,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当愈,各随其证以疗之耳。(并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疗百合之病,诸药不能疗,若得药则剧而吐痢,如有神灵所加也,身体仍和,脉微数,每尿时辄头痛,六十日乃愈,尿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尿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复见者,悉疗之。
  又发汗已更发者,百合知母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
  上二味以泉水洗,先渍百合经一宿,上当白沫,泻却其汁,更以好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置之一处,别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之。(短剧千金同)又下之已更发者,百合滑石代赭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以泉水渍一宿上当白泔出去之) 滑石(三两碎) 代赭(如弹丸一枚碎)
  上三味先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置一厢,又以泉水二升,煮和二味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千金短剧同)又吐之已更发者,百合鸡子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
  上一味依前法,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扣鸡子一枚,取中黄纳百合汤中搅,令调温再服之。(千金同)又不吐不下不发汗,病形如初,百合生地黄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
  上一味依前法,渍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生地黄汁一升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温分再服,一服中病者,更勿服也。大盒饭出恶沫。(千金短剧并同)又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
  以渍百合水洗身法,其后千金方中一味是,后服栝蒌牡蛎散,其次则是。(并出第十七卷中)
  短剧凡百合病见于阴而以阳法攻之,其阴不得解也,复发其汗,此为逆,其病难治,见于阳而以阴法攻之,其阳不得解也,复下之,其病不愈。
  千金百合病经一月不解变成渴者方。
  百合根(切一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渍一宿,以汁洗病患身也,洗身讫食白汤饼。(今 也)勿与盐豉也,渴不瘥,可用栝蒌根并牡蛎等分为散,饮调方寸匕,日三服。(短剧张仲景方同)又疗百合病变而发热者方。
  滑石(三两) 百合根(一两炙)
  上二味末之饮下方寸匕,日三,微利者止勿服之,热即除,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涩,脐下坚急。
  又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方。
  但服百合根,随多少熬令色黄,末之饮调方寸匕,日三,满消痛止。(短剧同并出第十卷中)
 
  仲景伤寒论狐惑之病其气如伤寒,嘿嘿但欲卧目瞑不得眠,起卧不安,蚀于喉咽者为惑,蚀于阴者为狐,狐惑之病并恶饮食,不欲闻饮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其声嗄,蚀于下部其咽干,蚀于上部,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苦参汤淹洗之,蚀于肛外者,雄黄熏之。
  又泻心汤,兼疗下利不止,心中 坚而呕,肠中鸣者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四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服。忌猪肉冷水菘菜海藻羊肉饧。(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又雄黄熏法,兼主 病。
  雄黄一物研末,以两筒瓦合之烧,以熏下部。
  千金疗狐惑,薰草黄连汤方。
  黄连(四两去皮) 薰草(四两)
  上二味切,以白浆一斗渍之一宿,煮取二升,去滓,分为二服。忌猪肉冷水。(短剧同)又其人脉数无热微烦,嘿嘿但欲卧,汗出,得之三四日,眼赤如鸠眼者,得之七八日,其四 黄黑,能食者,脓已成也,疗之方。
  以赤小豆三升渍之,令生牙足复干之加当归三两为末,浆水服方寸匕,日三。(短剧同出第十卷中此本仲景方)凡病形不可炙,因火为邪,散走血脉,伤脉尚可,伤脏则剧,井输穴肿,黄汁自出,经络外烂,肉腐为痈脓,此为火疽,(七居反)医所伤也,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炙,因火为邪,即致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病源伤寒病过经而不愈,脉反沉迟,手足厥逆者,此为下部脉不至,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阴之经,毒瓦斯上熏,故喉咽不利或痛而生疮。(出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咽喉痛者,半夏散及汤主之方。
  半夏(洗) 甘草(炙) 桂心
  上三味等分,各捣筛毕,更合捣之,以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水一升,煮七沸,纳散两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含细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之。忌羊肉文仲疗伤寒毒攻喉咽肿痛方兼主天行。
  切商陆炙令热,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复易之。(肘后同)
  又方:真 茹爪甲大纳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渍喉,当微觉异为佳,亦主天行。(肘后同)又附子丸方
  附子(炮) 藜芦(等分)
  上二味末之,蜜和丸服如梧子一枚饮下,含黄柏亦佳。忌猪肉狸肉。(并出第二卷中)
  深师贴喉膏,疗伤寒舌强喉痛方。
  蜜(一升) 甘草(四两) 猪膏(半斤)
  上三味,微火煎甘草猪膏,令数沸,去滓,乃纳蜜,温令销相得如枣大,含化稍稍咽之。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四卷中)
  集验疗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 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乌扇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纳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等物。(张文仲千金等同)又升麻汤方
  升麻(三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二两) 生芦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徐徐服。(千金古今录验同并出第三卷中)
  千金治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痛,干枣丸方。
  干枣(二十枚) 乌梅(十枚)
  上二味捣合,蜜和丸如杏核大,绵裹含化,咽津自愈。(出第十卷中)
 
  病源夫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主夜,夜主卧,谓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矣,今热气未散,与诸阳并,所以阳独盛,阴偏虚,虽复病后仍不得眠者,阴气未复于本故也。(出第仲景伤寒论疗伤寒发汗若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则反复颠倒,心内苦痛懊 者,属栀子豉汤证方。
  肥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物,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豉,分温再服,得吐,止后服。
  肘后疗大病瘥后虚烦不得眠,腹中疼痛懊 ,乌梅豉汤方。
  豉(七合绵裹) 乌梅(十四枚擘)
  上二物,以水四升,煮乌梅取二升半,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温分再服无乌梅用栀子四枚。
  又半夏茯苓汤方
  半夏(三两洗) 秫米(一升) 茯苓(四两)
  上三味切,以千里流水一石,扬之万遍,澄取二斗,合煮诸药,得五升,去滓,温分五服。忌羊肉饧酢等物。(并出第一卷中)
  深师酸枣汤,疗伤寒及吐下后心烦乏气昼夜不眠方。
  酸枣仁(四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甘草(二两炙) 母(二两知母也) 茯苓(二两)芎(二两) 干姜(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六升,煮酸枣取一斗,去枣纳药,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大醋。(出第十四卷中)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