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文化

《外台秘要》卷第九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古今录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独易为嗽也。邪客于肺,则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喉鸣,甚者唾血。肺咳经久不已,传入大肠,其状咳则遗粪。肾咳者,其状引腰背,痛甚则咳涎。肾咳经久不已,传入膀胱,其状咳则遗尿。肝咳者,其状左胁痛,甚者不得转侧。肝咳经久不已,传入胆,其状咳则清苦汁出。心咳者,其状引心痛,喉中介介如鲠状,甚者喉痹咽肿。心咳经久不已,传入小肠,其状咳则失气。脾咳者,其状右胁痛,阴阴则引肩背,甚者不得动,动便咳剧。脾咳经久不已,则传入胃,其状咳即呕,甚则长虫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痛,不能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又非时有风寒冷,人触冒解脱,伤皮毛间,入腑脏为咳上气,如此也。又非时忽然暴寒伤皮肤,中与肺合,则咳嗽上气,或胸胁又痛,咳唾有血者,是其热得非时之寒暴薄之,不得渐散,伏结深喜肺痈也。因咳服温药,咳尤剧,及壮热吐浓血,汗出恶寒是也,天有非时寒者,急看四时方也。
  又疗咳嗽上气,时时呕白唾沫数十岁者方。
  吴茱萸 五味子 大黄 桂心 甘草(炙) 细辛 人参 紫菀 款冬花各一两 大戟竹茹各三分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亦疗阴冷咳,至良。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葱。(《深师》同,并出第十九卷中)
  《深师》疗诸咳,心中逆气,气欲绝。杏仁煎方。
  杏仁(四两去尖、皮,末) 猪膏(二斤) 白蜜(二升) 生姜汁(三升)
  上四味,着铜器中,于微火上先煎姜汁,次纳蜜膏令如饧,置器着地,乃纳杏仁末,复令得一沸,煎成。服如枣大一丸含之,日三,不知,稍稍增之。
  又疗气上迫满,或气不通,烦闷喘呕。苏子汤方。
  苏子(一升) 干姜(三两) 半夏(四两洗) 桂心 人参(各一两) 橘皮 茯苓(各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若虚热,去干姜,用生姜六两,加黄芩二两。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等物。(并出第十八卷中)
 
  《病源》咳嗽者,由肺感于寒,微者成咳嗽也。肺主气,合于皮毛,邪之初伤,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五脏与六腑为表里,皆禀气于肺,以四时更王,五脏六腑皆有咳嗽,各以其时感于寒而受病,故以咳嗽形证不同。五脏之咳者,乘秋则肺先受之,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声,甚则唾血;乘夏则心先受之,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则咽肿喉痹;乘春则肝先受之,肝咳之状,咳则两(一作左)胁下痛,甚则不可转侧,两 下满;乘季夏则脾先受之,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引于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乘冬则肾先受之,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逆,此五脏之咳也。五脏咳久不已,传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而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之状,咳而遗粪;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之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终是也;二曰寒咳,饮冷食寒,注入于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三曰支咳,心下硬满,咳则引四肢痛,其脉反迟是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下引少腹是也;七曰肺咳,咳引颈项而唾涎沫是也;八曰肾咳,咳则耳聋无所闻,引腰并脐中是也;九曰胆咳,咳而引头痛、口苦是也;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诊其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手阳明经也,其脉浮则为阳实,阳实者,病苦腹满,善喘咳,脉微大,为肝痹,咳引少腹,咳嗽脉浮大者生,沉小伏匿者死。
  又云,脉浮直者生,沉硬者死;咳且呕,腹胀且泄,其脉弦弦欲绝者死;咳脱形发热,脉小硬急者死;咳且羸瘦,络脉大硬者死;咳而尿血,羸瘦脉大者死。(出第十四卷中)
  《短剧》疗咳嗽。紫菀七味汤方。
  紫菀(半两) 五味子(一两) 桂心(二两)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两仁,碎) 干姜(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药切,以水九升,煎取二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KT面、腥腻。(《经心录》、《古今录验》同,出第二卷中)
  《延年》紫菀饮 主咳嗽方。
  紫菀 贝母 茯苓 杏仁(去皮、尖、两仁者) 生姜(各三两) 人参(二两) 橘皮(一两去脉)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里,更进一服。忌葱、蒜、面、酢。(张文仲处,《古今录验》同,出第五卷中)
  《古今录验》天门冬煎 疗咳嗽方。
  天门冬(六两去心) 杏仁(三升去双仁、皮、尖,碎) 椒(三升熬令汗出) 桂心 浓朴(炙) 杜仲 苦参(各三两) 附子(六两炮) 干姜(六两) 乌头(二枚炮) 人参(六两)蜈蚣(一枚去头、足,炙)
  上十二味,别捣杏仁,其余者合捣下筛,以五斤胶饴和捣千杵。服如大枣一枚,日三.忌冷水、猪肉、生葱、鲤鱼。(出第九卷中)
 
  《深师》疗五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燥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四满丸方
  干姜 桂心 踯躅花 芎 紫菀 芫花根皮(各二分) 人参 细辛 甘草(炙) 半夏(洗) 鬼督邮(各一分) 蜈蚣(一枚去头、足,炙)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服如大豆五丸,米饮下,日三。不知加之至七八丸,服此丸无不瘥,方秘不传。忌羊肉、饧、生葱、生菜、海藻、菘菜。
  又方:特生 石(一两泥包,烧半日) 款冬花(一两) 豉(三百枚捣千杵) 巴豆(十六枚去皮、心,熬,别捣如脂)
  上四味,捣筛。蜜和服如大豆,米饮下二丸,不知稍增至四五丸。忌野猪肉、芦笋。(《古今录验》疗三十年咳,并出第十八卷中)
  《备急》华佗五嗽丸方
  皂荚(炙) 干姜 桂心
  上三味等分,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酒饮俱得,日三。忌葱。(出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四满丸 疗五嗽,一为气嗽,二为痹嗽,三为燥嗽,四为邪嗽,五为冷嗽,悉疗之方。
  蜈蚣(二枚炙) 芫花根(五分熬) 踯躅花(四分) 干姜 芎 桂心(各四分) 人参细辛(各二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为丸。一服,米饮下五丸,如大豆许,日三,稍加至十丸。忌生葱、生菜。(出第十九卷中)
 
  《深师》疗新久咳嗽唾脓血,连年不瘥,昼夜肩息。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四两一方二两) 桂心(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四枚擘)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日三,数用有效。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又疗新久咳嗽。前胡丸方。
  前胡(六分) 乌头(炮二枚) 桔梗 干姜(各二分) 桂心(八分) 蜀椒(八分汗)
  上六味,捣筛,蜜和如樱桃大一丸。含化,稍稍咽之,日三。又疗久咳,昼夜不得卧,咽中水鸡声欲死者,疗之良。忌猪肉、冷水、生葱。(并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疗新久咳嗽。款冬花煎方。
  款冬花 干姜(为末) 芫花根(熟熬为末各二两) 五味子 紫菀(各三两)
  上五味,先以水一斗煮三味,取三升半,去滓,纳芫花干姜末,加白蜜三升,合投汤中,令调于铜器中,微火煎,令如饴,可一升半。服枣核大含之,日三服,曾数用,甚良。忌蒜、面、腥、腻。(《深师》同,出第十八卷中)
 
  《肘后》疗卒咳嗽方
  釜月下土(一分) 豉(七分熬)
  上二味,熬,捣,蜜丸如梧子大。米饮服十四丸,曾用有验。
  又方:饴糖(六分) 干姜(六分末) 豉(一两)
  上三味,先以水二升,煮豉三两沸,去滓,纳饴糖消后,纳干姜末,分为三服。
  又方:生姜汁 百部根汁
  上二味,合煎。服二合。(并出第一卷中)
  张文仲卒咳方
  百部根(四两)
  上一味,酒一斗煮之,再宿火。温服一升,日再服之,效。(《肘后》同)
  又方:温清酒(一升) 驴膏(一升)
  上服之。亦疗上气。(并出第三卷中)
  《备急》卒咳嗽方
  芫花(二两熬)
  上一味,水二升,煮四沸,去滓,纳白糖一斤。服如枣大,勿食咸酸物。亦疗久咳。(《肘后》同)
  又方:炉中取铅屑(一分) 桂心(二两) 皂荚(二两去皮、子,炙)
  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人米饮下服十五丸,小儿五丸,日二服。忌生葱。(《肘后》同,出第三卷中)
  《深师》疗卒咳逆,上气肩息,昼夜不止欲绝。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 细辛(各二两) 甘草(半两炙)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及两仁者,研,一本作杏仁)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秘方。忌海藻、菘菜、生菜。(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疗暴热咳。杏仁饮方。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炒,研) 柴胡(四两) 紫苏子(一升) 橘皮(一两)
  上四味,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常服饮之不妨。(本方无紫苏子、有干枣,出第十八卷中)
  《延年》贝母煎。主暴热咳方。
  贝母(三两) 紫菀 五味子 百部根 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研) 甘草(炙各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和地黄汁三升、生麦门冬汁一升、白蜜五合、好酥二合、生姜汁一合,又先取地黄、麦门冬及汤汁,和煎减半,纳酥、姜汁,搅不得停手,又减半,纳蜜煎如稠糖。煎成,取如枣大含咽之,日三夜再服。忌海藻、菘菜、咸物。
  (蒋孝璋处,出第五卷中)
 
  《深师》疗冷咳逆气。干姜汤方。
  干姜(四两) 紫菀(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双仁,切) 麻黄(去节四两) 桂心
  上七味,切,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平体人加射干一两,代干姜。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又疗冷冻饮料咳。芫花煎方。
  芫花(二两) 干姜(二两) 白蜜(二升)
  上三味,捣筛二味,纳蜜中搅令相和,微火煎令如糜。服如枣核一枚,日三夜一,欲痢者多服。(《千金》主新久咳,并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疗冷嗽方
  干姜(三两末) 胶饴(一斤)
  上二味,搅令和调,蒸五升米下令熟。以枣大含化,稍稍咽之,日五夜三。(出第十八卷中)
 
  《广济》疗咽喉干燥咳嗽,语无声音。桂心散方。
  桂心(三两) 杏仁(三两去皮、尖、双仁,熬,捣)
  上二味,捣筛为散,以蜜和,绵裹如枣大。含之咽汁,日三夜二。忌生葱、油腻。
  (出第二卷中)
  《古今录验》疗暴中冷伤寒,鼻塞喘咳,喉中 塞,失音声者方。
  取芫花根(一虎口切,曝)
  上一味,令病患以荐自萦,就里春芫花根,令飞扬入其七孔中,当眼泪出,口鼻皆罗剌(郎达切)。毕毕耳勿住,令芫花根尽则止,病必于此瘥。
  又疗忽暴咳,失声,语不出。杏仁煎方。
  杏仁(一升去皮、尖、两仁者,熬) 通草(四两) 紫菀五味子(各三两) 贝母(四两) 桑白皮(五两) 蜜(一升) 砂糖(一升) 生姜(汁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杏仁脂、姜汁,蜜糖和搅,微火上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稍稍加之。忌KT 面、炙肉等。(《千金》同)又通声膏方
  五味子 款冬花 通草(各三两) 人参(二两) 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者,熬)桂心 细辛 青竹皮 菖蒲 酪酥(各二两) 枣膏(三升) 白蜜(一升) 姜汁(一升)
  上十三味,细切,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纳姜汁、枣膏,煎令调和。酒服如枣二枚。忌生菜、生葱、羊肉、饧。(《千金》用苏五升,枣膏、蜜各二升,余同。并出第十九卷中)
 
  《病源》夫肺主气,候皮毛,人有运动劳役,其气外泄,腠理则开,因乘风取凉,冷气卒伤于肺,即发成嗽,故为暴气嗽,其状嗽甚而少涎沫。(出第十四卷中)
  《古今录验》疗患气嗽,并下焦冷结方。(后四方同疗,姚大夫别录要方)紫菀 贝母 百部根 款冬花 五味子 半夏(洗各五分) 射干(十分) 芫花根皮(四分切,熬令焦) 干姜 橘皮(各四分) 杏仁(八分去皮、尖、双仁者,熬) 苏子(四分)白石英
  上十四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桐子。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忌羊肉、饧、诸生冷等物。
  又方:干地黄 桂心 山茱萸五味子(各三两) 茯苓(四两) 苁蓉 丹参 泽泻 甘草(炙)钟乳(研各二两)
  上十味捣筛,蜜和。酒服十五丸如梧子大,日增至三十丸。忌海藻、生葱、醋物、菘菜、芜荑。
  又酒方
  丹参 干地黄(各五两) 芎 石斛 牛膝 黄 白术 苁蓉(各四两) 防风 独活
  上十五味,切,以酒三斗浸七日。初服二合,日再,稍稍加之。忌食桃、李、雀肉、生葱、猪肉、冷水、芜荑。
  又丸方
  干地黄(四两) 防风 苁蓉 泽泻(各三两) 山茱萸 丹参 五味子 茯神(各二两一方作茯苓) 桂心(一两半)
  上九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忌醋物、生葱、芜荑。(并出第十九卷中)
  《延年》杏仁煎 主气嗽方。
  好杏仁(一升去皮、尖、两仁者,酥熬) 糖(一合) 蜜(五合) 酥(一合) 生姜汁(一合) 贝母(八合别筛末) 苏子汁(一升以七小合苏子研水和,滤取汁)
  上七味,先捣杏仁如泥,纳后六味药,合煎如稠糖。取如枣大,含咽之,日三,但嗽发,细细含之。忌猪肉。(蒋孝璋处)又疗气嗽煎方
  贝母 紫菀 百部根(炙) 款冬花 甘草(炙各三两) 桂心(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纳后药。
  生地黄汁(三升) 生麦门冬汁(五合) 生姜汁(五合) 白蜜(五合) 酥(五合)白糖(五合) 杏仁(三合去皮、尖、双仁,熬,捣作膏)煎如糖。一服一匙,日三,稍加至三匙,嗽定则停。忌海藻、生葱、菘菜、芜荑、KT醋又疗气嗽。杏仁煎方。
  杏仁(五合去皮、尖,捣,研) 生姜汁(二合) 酥(一合) 蜜(三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研杏仁取汁,纳铜铛中,煎搅可减半,纳姜汁煎如稀糖,纳酥蜜煎令如稠糖。一服一匙,日三服,夜一服,稍加至两匙。忌猪肉。
  又杏仁煎 主气嗽方。
  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者,研,滤取汁) 酥(三合) 白蜜(三合)
  上三味,以水三升,研滤杏仁,令味尽,纳铜铛中,煎可减半,纳酥、蜜煎二十沸,纳贝母末四分、紫菀末三分、甘草炙末一分,更煎搅如稀糖。一服一匙,日三夜一服,以咳嗽止为度,大验。忌KT 、猪肉。(并出第五卷中)
 
  《病源》呷咳者,犹是咳嗽也,其胸膈痰饮多者,咳则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击,随咳动息,呀呷有声,谓之呷咳,其与咳嗽大体虽同,至于投药则应加消痰破饮之物,以此为异耳。(出第十四卷中)
  崔氏三十年以来呷咳,并疗之方。
  莨菪子(新者) 南青木香(真者) 熏黄(无石臭者)
  上三味等分,捣筛为散,以羊脂涂青纸一张,以散药着纸上,卷裹之。平旦空腹烧,裹头令烟出,吸取十咽,日中时复吸十咽,日晚后吸十咽。七日内禁生冷、醋滑。三日则瘥。
  (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疗呷咳,书墨丸方大神验。万年县令席君懿送。
  书墨(二分) 甘遂(二分) 葶苈子(二分熬) 前胡(五分) 大黄(五分) 巴豆(二分去心、皮,熬)
  上六味,捣筛为散,巴豆、葶苈别细研,蜜和丸如梧子。以白蜜粥清饮,旦空腹服三丸,人弱服二丸,则利水或吐,三日以后更一服,还如上法,不过三服愈。疗三十年咳,如利不止者,以冷白饮止之。吐利止后,食禁生冷、醋滑、猪、鱼、鸡、面、油、酒、冷水、KT、芦笋。此药宜春夏服之,有毒之药,宁从少起。(《广济》疗瘕嗽上气,喉中作水鸡鸣,出第十九卷中)
 
  《千金》疗咳熏法细熟艾薄薄布纸上,广四寸,复以石硫黄末薄布艾上,务令调匀,以荻一枝,如纸长卷之,作十枚。先以火烧缠下去荻,其烟从荻孔中出,口吸取烟咽之,取吐止。明旦复熏之,昨日余者,后日复熏之,三日止,自然瘥。惟得食白糜,余皆禁之。(《古今录验》同)又法熏黄(研令细一两)以蜡蜡纸并上熏黄,令与蜡相入,调匀,卷之如前法。烧之亦如上法,日一二止,以吐为度。七日将息后,羊肉羹补之。
  又法烂青布广四寸上布艾,艾上又布青矾石末,矾上布少熏黄末,又布少盐,又布少豉末,急卷之,烧令着纳燥罐中,以纸蒙头作小孔,以口含取烟咽之,以吐为度。闷时复息,烟尽止,日一二用,三卷用不尽,瘥。三七日慎油腻。(并出第十八卷中)
  崔氏疗久咳不瘥熏法款冬花
  上一味,每旦取如鸡子许,用少许蜜拌花使润,纳一升铁铛中,又用一瓷碗合铛,碗底钻一孔,孔内插一小竹筒,无竹,苇亦得,其筒稍长作碗铛相合,及插筒处,皆面 之,勿令漏烟气。铛下着炭火少时,款冬烟自从筒中出,则口含筒吸取烟咽之。如觉心中少闷,须暂举头,即将指头捻筒头,勿使漏烟气,吸烟使尽止。凡如是三日,一度为之,待至六日,则饱食羊肉 一顿,则永瘥。(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疗咳 (呼合切,下同)烟法。
  钟乳(研) 白石英(研) 人参 丹参(研) 雄黄(各七分研) 水银(二分研) 乌羊肾脂(一具) 净纸(十张)
  上八味,各捣筛为末,以水银投药裹细研,使入诸药羊脂熬,取置纸中,令均平,使浓一分,散药令周遍,剪纸一张作三分,瘦弱妇人,五日用半寸熏。未服药前斋五日,服药后一百日忌五辛、酒肉。此一剂得疗五十人,上气悉皆愈。忌生血物。
  又疗咳,腹胀,气上不得卧,身体水肿,长孙振熏法。
  蜡纸一张熟艾薄布遍纸上 薰黄(末三分) 款冬花(末二分)
  上三味,并遍布艾,上着一苇筒,卷之寸,别以绳系之,烧下头 烟,咽之亦可,三十咽讫则瘥。 尽三剂,一百日断盐醋,日一,每 三寸,三日尽一剂。(出第十九卷中)
 
  《深师》疗咳方。
  巴豆(炮,去壳,勿伤肉)白饮吞下,初日饮服二枚,二日三枚,良。忌野猪肉、芦笋。(《千金》同)
  又方:蜀椒(一合汗,去目) 杏仁(去皮、尖半合熬) 豉(半合) 款冬花(小半合)
  上四味捣,蜜和为丸。晚间不食,含一丸如弹丸大,含一丸则知效验。十年者五六日知,良。(并出第十八卷中)
  《短剧》疗咳。生姜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五合) 生姜(八两) 紫菀(一两) 半夏(二两洗) 吴茱萸(一两) 款冬花(半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一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温三服,老人可服五合。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羊肉、饧、生菜、醋物、生葱。(《古今录验》同,出第一卷中)
  《备急》疗咳方
  杏仁(半斤去尖、皮、两仁者,熬) 紫菀(二两)
  上二味,先研杏仁取汁使尽,细切紫菀更煎,少浓去滓,纳蜜使稠。细细饮之,立定。(出第三卷中)
  崔氏疗咳方
  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熬) 苏子(汁五合) 生姜汁(五合煎) 蜜(五合煎令沫尽
  上四味,先捣杏仁作脂讫,纳诸药和煎,搅调三四沸,药成。含咽如枣大,日三四。
  忌KT 面。(出第六卷中)
  《延年》紫菀饮 主咳方。
  紫菀(一两半) 贝母(二两) 人参(一两) 橘皮(半两) 生姜(一两) 杏仁(一两半去皮、尖、两仁者,研)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五合,煮取八合,分三服,欲再服亦得。慎咸、醋、KT 面。(蒋孝璋处,出第五卷中)
  《必效》疗咳方
  枣(一百二十颗去核) 豉(一百粒) 桃仁(一百二十颗去皮、尖、两仁者,熬令色黄)
  上三味,合捣为丸如枣大。含之,无不瘥。
  又方:鸡子白皮(十四枚熬令黄) 麻黄(三两去节)
  上二味,捣成散。每服方寸匕,日二,食后饮下之。无所忌。
  又方:麻黄(二两去节) 紫菀(二两) 贝母(三两去心)
  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杏核。绵裹含,稍稍咽汁,尽更作,日四五度。
  又方: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 豉(一百枚熬令干) 干枣(四十枚去核)
  上三味,合捣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尽,日七八度,尽更作。(出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百部汤 疗咳,昼夜不得眠,两眼突出方。
  百部(半两) 生姜(半斤) 细辛(三两) 贝母(三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两去皮、尖、两仁者) 紫菀(三两) 桂心(二两) 白术(二两) 麻黄(六两去节) 五味子(二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菜。(《千金》无杏仁、紫菀,余同)又疗咳。吸散方。
  细辛 紫菀 天雄(炮) 石膏 款冬花 钟乳(各二分)
  上六味,捣筛作散,如大豆七聚。以小竹筒吸服,日二。不得食生鱼、酱、醋、生菜,但食糜七日,咳愈乃止。若大豆聚不知,亦小益,勿大多,甚良。忌生菜、冷水、猪肉。(《千金》同)又疗咳。麻黄五味子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五味子(五合)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洗) 干姜(五合)细辛(二两) 桂心(六两) 杏仁(三两去皮、尖、两仁者)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温五服,日三夜二。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菜、生葱。
  又疗咳。羊肺汤。太医史脱方。
  款冬花(一两) 紫菀 干姜 细辛(各一两) 桂心 甘草(炙各半两) 五味子(半斤)白前 食茱萸(各半两) 羊肺(一枚细切)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合煮取三升,去滓,一服三合,日三。禁食盐、KT 、生菜、海
 
  《病源》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凡五脏皆有咳嗽,不已则各传其腑,诸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寒气聚于胃而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变面浮肿,气逆故也。(出第十四卷中)
  《深师》疗五脏咳积年,剧则上气不得卧,喉中如有物,医所不疗。五愈丸方。
  桂心 细辛 干姜 白前 甘草(炙各三分) 蜀椒(汗) 代赭 通草 款冬花 芫花(熬各一分) 伏龙肝 紫菀 牡蛎(各二分熬)
  上十三味,捣筛,以饴糖和之,捣令调和。如枣核一丸含之,稍稍咽其汁尽,复含,令胸中热为候。不知,以意加之。其久病重者,昼夜二十余丸,若一岁咳者,一月愈,十岁咳者,百日愈。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
  又疗三十年咳。芫花煎方。
  芫花(二两) 干姜(三两末之)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芫花,取三升,去滓,纳姜末,加蜜一升合煎之如糜。一服如半枣,日三。不知加之。一方不用干姜,取芫花汁蜜和煎令可丸,服如梧子三丸,日三。
  又疗三十年咳,气奔上欲死,医所不疗。海藻丸。褚仲堪方。
  海藻(三分) 麦门冬(五分去心) 昆布 干姜 细辛 文蛤 桂心 蜀椒(汗各二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服如杏仁许,夜卧一丸,着舌上,稍稍咽汁尽,更着一丸。忌生葱、生菜等。
  又疗三十年咳嗽上气,短气久冷,五脏客热,四肢烦疼,食饱则剧,时有发,甚不能行步,夜不得卧,多梦。香豉丸。
  香豉(四分熬) 杏仁(二分去尖、皮、两仁,熬) 紫菀(三分) 桂心(三分) 甘草(八分炙) 干姜(二分) 细辛(三分) 吴茱萸(二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四丸,日三。不知,增之,能含嚼咽汁亦佳。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又疗三十年上气咳嗽。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六分) 桂心(四分) 紫菀(六分) 杏仁(四分去尖、皮、两仁,熬) 附子(二两炮) 藜芦(四分) 干姜(六分) 甘草(七分炙) 细辛(六分) 防风(八分) 芫花(六分熬) 蜀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稍加,日三服。忌生葱、辛、咸、醋、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菜、狸肉等。(一方十四味,此方忌酢,恐有茯苓)又疗三十年咳逆上气,咽喉如水鸡鸣,或唾脓血,师药不能疗者方。
  香豉(三升熬) 蜀椒(一升汗) 干姜(一斤) 猪肪(三斤)
  上三味,捣筛,纳肪中,以水五升,合豉等物熟煎。每以二合服之,大效。
  又疗三十年咳嗽。七星散方。
  蜀椒(汗) 桑根白皮 芫花根皮 款冬花 紫菀 代赭 细辛 伏龙肝(各一两)
  上八味,捣为散,取作七星聚,聚如扁豆大。以竹筒口当药上,一一吸咽之,令药入腹中。先食讫,即服药,日三服。后三日不瘥,复作七聚,以一脔肉炙令熟,以转展药聚上,令药悉在炙肉中,仰卧, 咀炙肉汁,令药力歆歆,皆毒螫咽中,药力尽,吞肉,前后所疗皆不至,食肉便愈。若不愈,复作如初法,必愈乃止。羊牛鹿肉皆可用,勿用猪肉。忌生菜。(《千金》、《延年》不用椒与芫花根,余同,并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疗三十年咳嗽方
  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斤两,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禁一切杂食。
  又疗三十年咳方
  紫菀(二两) 款冬花(三两)
  上二味,为散。先食饮服一钱匕,日三,七日愈。(张文仲、《古今录验》、《深师》又疗三十年咳方
  百部根(三斤)
  上一味,捣取汁,煎之如饴。以温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深师》方,白蜜二升,更煎五六沸,服三合,有验。
  又疗久咳不瘥方
  兔矢(四十九枚) 胡桐律(一分) 砂(三分)
  上三味,捣筛,蜜和为丸。服如梧子三丸,令吐冷物尽则瘥。(并出第十八卷中)
  《延年》疗久咳不瘥方
  猪肾(一具去脂膜) 椒(二十八颗开口者)
  上二味,取肾一颗,上作十四孔,取椒纳孔中,两肾总着二十八颗了,以水缓煮令熟,割破细切,啖之令尽,有验。(张文仲处,出第五卷中)
  崔氏疗积年咳,喉中哑声方。
  芫花根白皮(六分切,熬令焦黑) 贝母(十二分) 款冬花(六分) 百部根(八分切,熬)杏仁(十分去尖、皮,熬) 皂荚(四分去皮、子,炙) 五味子(六分) 蜈蚣(半枚炙) 桑白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五丸,煮枣汁送之。(出第六卷中)
  《必效》疗咳嗽积年不瘥者,胸膈干痛不利方。
  紫菀(一大两) 杏仁(四十九枚去两仁、尖、皮,熬) 酥(一大合) 蜜(一大合)
  上四味,紫菀及杏仁各别捣,先煮酥、蜜,搅令和,纳紫菀、杏仁研,破块煎十余沸,药成,出瓷器中。每日空腹服一弹丸,细细含咽之。忌酒、面及猪肉等。凌空道士得此方传,效不复可言。
  又方:莨菪(二分以水淘去浮者,水煮令牙出,焙干,炒令黄黑色) 酥(一鸡子许) 大枣(七枚)
  上三味,铛中煎令酥尽,取枣去皮食之,日二。
  又方:生姜(五两) 饧(半大升)
  上二味,取姜刮去皮如 子切之。置饧中,微火煎姜使熟,食使尽则瘥。段侍御用之极效。
  又方:款冬花
  上一味,和蜜,火烧。含取烟咽之,三数度则瘥。
  又方:取莨菪子三指撮,吞唾咽之,日五六度,光禄李丞自服之,极神效。(并出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疗人三十年寒冷咳逆上气。麻黄汤方。
  麻黄(八分去节) 蜀椒(四分汗) 细辛(三分) 本(二分)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两仁者,碎)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忌生菜。
  又许明疗人久咳欲死方
  取浓榆皮削如指大,去黑,克令如锯,长尺余,纳喉中。频出入,当吐脓血则愈。
  又香豉丸 疗上气,三十年咳气,久寒冷痹,脾中客热变为冷方。
  食茱萸(一两) 甘草(一两) 香豉(二十枚) 细辛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熬各一两) 紫菀(二两)
  上六味,捣筛为末,别捣杏仁如膏,乃纳末搅令匀,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
  不知,增之至五丸,暮卧时含十丸,着咽喉中咽之。忌海藻、菘菜、生菜。(出第十九卷中)
 
  《集验》疗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方。
  麻黄(去节)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碎) 紫菀(各三两) 柴胡 橘皮(各四两)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剂不瘥,频两三剂,从来用甚验。(张文仲同,出第四卷中)
  《备急》疗久咳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绝方。
  麻黄(去节) 干苏叶 橘皮(各三两) 柴胡(四两) 杏仁(四两去尖、皮、两仁者,碎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服两剂必瘥,甚效。(张文仲同,出第三卷中)
 
  《病源》肺主于气,候于皮毛,气虚为微寒客于皮毛,伤于肺,气不足,则成咳嗽。夫气得温则宜和,得寒则痞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于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短气也。(出第十四卷中)
  《深师》疗伤中咳嗽短气,肠中痛,流饮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热邪癖,五内不调。肉苁蓉汤方。
  肉苁蓉(五两) 干地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 乌头(一两炮) 甘草(炙) 桂心紫菀 五味子(各二两) 生姜 石膏(碎,绵裹)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分为七服,日四夜三。一方用大枣五十枚,水一斗二升,煮取九升。忌海藻、生葱、菘菜、芜荑、猪肉、冷水。
  又疗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卧,倚壁而息,腰背苦痛,支胁满,不能食,面色萎黄。贝母饮方。
  贝母 石膏(绵裹,碎) 桂心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二两)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两仁者) 生姜(五两) 半夏(五两洗)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饧等。
  又疗咳而不利,胸中痞而短气,心中时悸,四肢不欲动,手足烦,不欲食,肩背痛,时恶寒。海藻汤方。
  海藻(四两) 茯苓(六两) 半夏(五合洗) 五味子(五合) 细辛(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两仁者)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饧、生葱、醋物。(一方有生姜一两,《千金》同,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五味子汤 疗逆气咳嗽,胸膈中寒热,短气不足方。
  五味子(一两) 前胡(三两) 紫菀 甘草(炙) 桂心 生姜(各二两) 枣(三十枚擘)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绞去滓,服一升,日三夜三。忌生葱、海藻、菘菜。(《广济方》用橘皮,不用茱萸)又胡椒理中丸 疗咳嗽逆气,不能饮食,短气方。
  胡椒 荜茇 干姜 款冬花 甘草(炙) 橘皮 高良姜 细辛(各四两) 白术(五两)
  上九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五丸,日再。忌桃、李、雀肉、生菜、海藻、菘菜又泻肺汤 疗咳逆短气方。
  人参(三分) 生姜(四分) 半夏(五分洗) 甘草(四分炙) 橘皮(十二分) 竹叶(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此方亦疗霍乱。忌羊肉、饧、海藻、菘菜又疗咳嗽,及短气胁痛。姜椒汤方。
  生姜 椒(去目、汗各一两)
  上二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合。(并出第十九卷中)
 
  《千金》九种气咳嗽欲死,百病方。
  干姜(二分) 半夏(洗) 细辛 紫菀 吴茱萸 芫花 茯苓 甘遂 防葵 甘草(炙)人参 乌头(炮) 大黄 葶苈子(熬) 巴豆(去皮、心,熬) 浓朴(炙) 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熬各一分) 五味子 远志(去心) 枳实(炙) 皂角(去皮、子,炙) 当归 桂心前胡 菖蒲 大戟 蜀椒(各半分) 白薇(三分)
  上二十八味,捣,合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以知为度。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物、野猪肉、芦笋。(一方无巴豆,有 虫半分。恐非,出第十八卷中)
 
  《病源》咳逆者,是咳嗽而气逆上也。气为阳,流行腑脏,宣发腠理,而气,肺之所主也。咳病由肺虚感微寒所成,寒搏于气,气不得宣胃,逆聚还肺,肺则胀满,气逆不下,故为咳逆。其状咳而胸满气逆,膊背痛,汗出,尻阴股膝 足皆痛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先以鼻纳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纳气,咳则愈。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脏,津润六腑。又云,还向反望侧望,不息七通。疗咳逆胸中病,寒热。(出第十四卷中)
  《深师》疗咳嗽短气不得息,发热,胸苦满,不得饮食。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二两) 桂心 甘草(炙) 细辛(各一两) 干姜(三两) 紫菀(二两一方一两) 大枣(二十枚擘) 麻黄(二两去节)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无干姜,生姜亦得。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葱。(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竹皮汤 主咳逆下血不息方。
  生竹皮(三两) 紫菀(二两) 饴糖(一斤) 生地黄(汁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芜荑。(《深师》同)又疗大逆上气,喉咽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方。
  麦门冬(二升去心) 半夏(一升洗) 人参 甘草(各二两炙) 粳米(三合) 大枣(十四枚)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服半升,日三夜一。忌羊肉、饧、海藻、菘菜。(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并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疗厥逆,脏气有余,寒气虚劳,忧气惊气,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无常,多悲伤,流四肢,脐四边,常有核,游肿,大便不利。游气汤方。
  浓朴(四两炙) 人参 甘草(炙) 牡蛎(各二两熬) 茯苓(四两) 桂心 半夏(各一两洗) 栀子(四枚) 生姜(八两) 黄芩(三两)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夜再服。若腹痛,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良验。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醋物等。
  又疗咳逆上气丸方
  干姜(四两) 桂心 款冬花(各一两) 附子(四枚炮) 五味子(二两) 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皮、心,熬)
  上六味,先捣上五味下筛,别捣巴豆如膏,纳药末,以蜜和丸如麻子。以一丸着牙上咀,常暮卧时服亦可,日三服。忌生葱、猪肉、芦笋。
  又小胡椒丸 疗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状,吐之不出方。
  胡椒(五分) 干姜(六分) 款冬花(三分)
  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米饮服三丸,日再服,以知为度。禁如前法。(并出第十九卷中)
 
  《千金》问曰,咳病有十,何谓也?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肾咳,有胆咳,有厥阴咳。问曰,十咳之证,何以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不得终,谓之风咳;饮冷食寒,因之而咳,谓之寒咳;心下坚满,咳则支痛,其脉反迟,谓之支咳;咳引胁下痛,谓之肝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谓之心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下引少腹,谓之脾咳;咳引颈项而唾涎沫,谓之肺咳;咳则耳无所闻,引腰并脐中,谓之肾咳;咳而引头痛,口苦,谓之胆咳;咳而引舌本,谓之厥阴咳。夫风咳者下之,寒咳、支咳、肝咳,灸足太冲,心咳灸刺手神门,脾咳灸足太白,肺咳灸手太泉,肾咳灸足太溪,胆咳灸足阳陵泉,厥阴咳灸手太陵。留饮咳者,其人咳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时如小儿螈 状。夫久咳为水咳而时发热,脉在九菽(一云卒弦)者非虚也,此为胸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咳家其脉弦,欲行吐药,当相人强弱无热,乃可吐耳。(通按∶太泉疑太渊)又咳家,其人脉弦为有水,可与十枣汤下之。不能卧坐者,阴不受邪故也。
  又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与十枣汤方。
  芫花 甘遂 大戟(并熬等分)
  上三味,捣下筛,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枣十枚,取八合,绞去滓,纳药末。强人取重一钱,羸人半钱匕,顿服之。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益药半钱,下后自补养。(《古今录验》同,此方仲景《伤寒论》方)又咳而引胁下痛者,亦十枣汤主之。(用前方)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极饮过度所致也。其脉沉者,不可发汗。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疗,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也,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土气汗出而咳,属饮家咳,而小便利若失溺,不可发汗,发汗出则厥逆冷。
  又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桂心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乃纳诸药,煮得三升,去滓,服一升。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黄;若食饮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六片破;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尖、皮、两仁者,熬。芫花不主利,麻黄止喘,今语反之,疑非仲景意加减。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羊肉、饧。(此本仲景《伤寒论》方)青龙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而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可与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等汤主之,治其气冲方。
  茯苓(四两) 桂心(一两)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以《千金》校之,亦脱此方,今于仲景方录附之)冲气则抵,而反更咳胸满者,与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心,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方。
  茯苓(四两) 甘草(炙)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醋等物。
  咳满即止,而复更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方。
  茯苓(四两) 甘草(炙)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饧、酢等。
  水去呕则止,其人形肿,可纳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麻黄,乃纳杏仁也。若逆而纳麻黄者,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方。
  茯苓(四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杏仁(半升去尖、皮、两仁者) 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饧、酢等。
  若面热如醉状者,此为胃中热,上冲熏其面令热,加大黄利之方。
  细辛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茯苓(四两) 五味子 半夏(洗) 杏仁(去皮、尖各半升) 大黄(三两蒸)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菜、饧、醋、羊肉。(并出第十八卷中)
 
  《病源》久咳嗽上气者,是肺气虚极,风邪停滞,故其病积月累年,久不瘥则胸背痛,面肿,甚则唾脓血也。(出第十四卷中)
  《深师》疗肺气不足,咳逆唾脓血,咽喉闷塞,胸满上气,不能饮食,卧则短气。补肺汤方。
  款冬花(三两) 桂心(二两) 钟乳(二两) 干姜(二两) 白石英(二两) 麦门冬(去心四两) 五味子(三两) 粳米(五合) 桑白皮根(一斤) 大枣(一百枚擘)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桑白皮、枣令熟,去滓,纳药煮取二升二合,分三服。忌生葱等。(《千金》同)又疗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卧。皂荚丸方。
  长大皂荚(一挺去皮、子,炙)
  上一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一丸,日三夜一,以大枣膏和汤下之。(《千金》、《经心录》、《延年》同,此本仲景《伤寒论》方,一名枣膏丸)又疗咳逆上气,吐脓或吐血,胸满痛不能食。补肺汤方。
  黄 (一法五两) 桂心 干地黄 茯苓 浓朴 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远志(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甘草(炙) 钟乳 白石英(各二两) 桑白皮根 人参(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十八味,切,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生葱、醋物。(《千金》同,并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疗寒冷咳嗽,上气胸满,唾腥脓血。四味石钟乳散方。
  钟乳(碎,研) 白 石(炼) 款冬花 桂心(各一分)
  上四味捣,合下筛。以筒吸之如大豆许一匕聚,先食,日三,不知稍增之,数试有验。
  当作七聚遂吸之。忌生葱。(《千金》、《集验》同,出第十九卷中)
  《必效》疗上气唾脓血方
  灸两乳下黑白际各一百壮,良。(《千金》同)
 
  《病源》咳嗽脓血者,损肺伤心故也。肺主气,心主血,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伤于阴脉则有血,血与气相随而行,咳嗽极甚,伤血动气,俱乘于肺,以津液相搏,蕴结成脓,故咳嗽而有脓血也。(出第十四卷中)
  《广济》疗瘕 吐脓损肺方。
  人参(二分) 瓜蒂(三分) 杜蘅(五分)
  上三味,捣筛为散。平旦空腹以热汤服方寸匕,当吐痰水恶汁一二升。吐已,复煮白粥食淡水未尽,停三日,更进一服。忌生冷、油腻、猪、鱼。(《肘后》、《古今录验》用杜蘅三分、人参一分,服一钱匕,出第二卷中)
  《深师》疗咳逆唾脓血。鸡子汤方。
  鸡子(一枚) 甘草(二分炙) 甘遂(一分) 大黄(二分) 黄芩(二分)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鸡子搅令调。尽饮之,良。忌海藻、菘菜又疗伤肺唾血方
  茅根
  上一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亦可绞取汁饮之。主热渴。(出第四卷中)
  《删繁》疗肺偏损、胸中应肺偏痛,唾血气咳。款冬花散方。
  款冬花 当归(各六分) 桂心 芎 五味子 附子(炮各七分) 细辛 贝母(各四分) 干姜 干地黄(各八分) 白术 甘草(炙) 杏仁(去尖、皮各五分) 紫菀(三分)
  上十四味,捣筛为散。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葱、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猪肉、芜荑。(出第五卷中)
  《千金》百部丸 主诸咳不得气息,唾脓血方。
  百部根(二两) 升麻(半两) 桂心 五味子 甘草(炙) 紫菀 干姜(各一两)
  上七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以知为度。忌生葱、海藻、菘菜等物。
  又疗肺伤,咳唾脓血,肠涩背气不欲食,恶风,目暗 ,足膝胫寒汤方。
  干地黄(切半升) 桑白皮(切二升) 芎 (切一升) 白胶(五两) 桂心(二尺)人参紫菀(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生姜(五两) 饴糖(一升) 大麻仁(一升) 大麦(三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麦,滤取一斗,去滓,纳药煎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又疗肺病咳嗽脓血,及唾涕血出不止方。
  好酥(五十斤)
  上三遍炼,停凝,当出醍醐。服一合,日三,以瘥止。
  又方:三遍炼酥如鸡子黄,适寒温。灌鼻中,日二夜一。
  又疗咳嗽喘息、喉中如有物,唾血方。
  杏仁(二升去尖、皮、两仁者) 猪脂(二合) 糖(一升) 生姜汁(二升) 蜜(一升)
  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黑,出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煎五物,令可丸。服如杏核,日夜六七,渐加之。(并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泻肺汤 疗肺中脓咳唾血,气急不安卧方。
  芎 麻黄(去节) 细辛 椒(去目、闭口,汗) 当归(各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微汗或吐脓血。忌生菜。(一方有生姜一两)又羊肺汤 疗咳昼夜无闲,息气欲绝,肺伤唾血方。
  钟乳(五两) 牡蛎(熬) 桂心(六两) 射干 桃仁(去尖、皮) 贝母 橘皮 百部根五味子(各三两) 生姜(六两) 白石英 半夏(洗各五两) 款冬花 甘草(炙) 浓朴(炙各二两) 羊肺(一具)
  上十六味,切,先以水二斗三升,煮羊肺,取一斗,去肺,纳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出第十九卷中)
 
  《病源》久咳嗽脓血者,肺感于寒,微则成咳嗽,咳嗽极甚,伤于经络,血液蕴结,故有脓血,气血俱伤,故连滞积久,其血黯瘀与脓相杂而出也。(出第十四卷中)
  《广济》疗积年咳嗽脓血方。
  莨菪(二升) 大枣(一百颗青州者)
  上二味,以水三大升,取马粪烧火煎熟之,候令汁尽取枣,早晨服一枚,日中一枚,日暮一枚,不觉渐加,口干胸热则以为度,不吐不利。忌并如前法。
  又疗咳经年不瘥,气喘欲绝,伤肺见血方。
  桑白皮(切五合) 白羊肺(一具切) 芍药(十分) 款冬花(六分) 茯苓(十一分) 贝母(十二分) 麦门冬(六分) 杏仁(六分去尖、皮,熬为脂) 升麻(十二分) 生地黄汁(一升)黄芩(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杏仁脂、地黄汁、蜜等,微火上煎如鱼眼沸,搅勿停手,取二升二合煎成,净绵夹布滤。每食后含一合,日夜三四度,老小以意减之,微暖含之佳。忌生冷、油、醋、面、鱼、KT 、芜荑。(并出第二卷中)
  《深师》疗咳逆,气喘不息,不得眠,唾血呕血,短气连年。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十八分) 紫菀(十二分) 杏仁(八分去尖、皮、两仁者,熬) 香豉(十分熬)心干地黄(各三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如弹丸。含稍稍咽汁,日四夜再,神良。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鲤鱼。(出第十八卷中)
  《近效》疗久咳兼唾血方。
  白前(三两) 桑白皮 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顿服,若重者十数剂。忌猪肉、海藻、菘菜。(李子剑方)
 
  《广济》疗肺热咳嗽,涕唾多粘。甘草饮子方。
  甘草(六分炙) 款冬花(七分) 豉心(一合) 生麦门冬(八分去心) 葱白(一握) 槟榔(十颗合子,碎) 桔梗(六分) 地黄汁(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绞去滓,下地黄汁,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不利。忌生菜、热面、炙肉、海藻、菘菜、鱼、KT 、粘食、猪肉、芜荑。(出第二卷中)《延年》紫苏饮 疗咳嗽短气,唾涕稠,喘乏,风虚损,烦发无时者,宜服此方。
  紫苏 贝母(各二两) 紫菀(一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枣(五枚擘) 葶苈子(一两熬令黄,别捣) 甘草(一两炙)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每服如人行七里。禁猪、鱼、肉、KT、海藻、菘菜。(出第五卷中)
 
  许仁则论,咳嗽病有数种,有热嗽,有冷嗽,有肺气嗽,有饮气嗽。热嗽者,年少力壮,体气充满,将息伤热,积热所成,故致热嗽,此但食饮取冷,兼以药压之自歇。冷嗽者,年衰力弱,体气虚微,如复寝食伤冷,故成冷嗽,此亦但将息以温,兼进温药则当平复。肺气嗽者,不限老少,宿多上热,后因饮食将息伤热,则常嗽不断,积年累岁,肺气衰便成气嗽,此嗽不早疗,遂成肺痿,若此将成,多不救矣。饮气嗽者,由所饮之物,停澄在胸,水气上冲,冲入于肺,肺得此气,便成嗽,久而不除,渐成水气,若作此病,亦难疗之。热嗽之状,更无其余,但遇于热便发此者,宜合生地黄等七味汤服之方。
  生地黄(一升切) 生姜(二合切) 桑白皮根(切一升) 射干(切二升) 干葛(切六合) 紫苏(三合) 竹沥(一升)
  上药细切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竹沥搅调。每食后良久则服之,分一剂作四服。若觉可则重合服之,病轻者三数剂则瘥。忌芜荑。
  又依前生地黄等七味饮,虽得暂瘥,于后还发,宜合紫菀等十味丸方。
  紫菀(五分) 桑白皮(六合) 射干(四两) 百部根(五两) 麻黄(二两去节) 干葛(五两) 地骨皮 升麻(各四两) 干地黄(六两) 芒硝(六两)
  上药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竹沥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忌芜荑。
  又冷嗽之状,但遇诸冷,此疾便发,有如此者,宜合大枣等七味汤主之方。
  大干枣(三十枚擘) 桂心(四两) 杏仁(一百枚去尖、皮、两仁,研) 细辛(五两) 吴茱萸 当归(各三两)
  上药,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温分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服一剂觉得力,至三四剂亦佳,隔三四日服一剂。此汤原欠一味。忌生葱、生菜。
  又依前大干枣汤服之虽可,未能断其根,遇冷便发,宜合当归等十味丸服之方。
  当归(切) 细辛 甘草(炙各五两) 桂心 吴茱萸 人参(各三两) 蜀椒(三合汗) 橘皮干姜(各四两) 桑白皮(八两)
  上药捣筛,蜜和丸。煮干枣饮下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服此丸经三五日觉热,每服药后,良久吃三数口,粥食压之。岂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又肺气嗽经久将成肺痿,其状不限四时冷热,昼夜嗽常不断,唾白如雪,细沫稠粘,喘息气上,乍寒乍热,发作有时,唇口喉舌干焦,亦有时唾血者,渐觉瘦悴,小便赤,颜色青白毛耸,此亦成蒸。有此状者,宜合白前等七味汤服之,兼有麻黄等十味丸、桑白皮等十味煎。
  又肺气嗽经久有成肺痈者,其状与前肺痿不多异,但唾悉成脓,出无多少,有此病者,于白前汤中加半夏五两,黄 三两,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于麻黄丸中加黄 五两,苦参六两,芍药三两,于桑白皮煎中加黄 切三升,共桑白皮、地骨皮同煎,又加水三升同煎,忌羊肉、饧。
  白前汤方
  白前(三两) 桑白皮(三两) 生地黄(一升) 茯苓(五两) 地骨皮(四两) 麻黄(二两去节) 生姜(六两)
  上药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加竹沥五合。分温四服,食后服之,昼三夜一.觉得力,重合服五六剂佳,隔三日服一剂。忌醋、芜荑。
  又依前白前等七味汤虽服觉可。根本未除,宜合麻黄等十味丸服之方。
  麻黄(二两去节) 白前(二两) 桑白皮(六两) 射干(四两) 白薇(三两) 百部根(五两) 干地黄(六两) 地骨皮(五两) 橘皮(三两)
  上药捣筛,蜜和丸。煮桑白皮饮下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稍加至十五丸,丸如梧子大。本欠一味,忌芜荑。
  又凡病在胸膈上者,宜饱满而在夜,肺既居上,此是病在上,已昼,服丸,夜无凭准,宜合桑白皮汁等十味煎,每夜含咽之方。
  桑白皮(切一升) 地骨皮(切三升)二味用水七升熟煎,取三升汁,去滓,澄清。
  生地黄汁(五升) 生麦门冬(汁二升) 生姜(汁一升) 竹沥(三升) 生葛根汁(三升)白蜜(一升) 牛酥(三合) 大枣膏(一升)
  上八味,先于微火上取生地黄汁以下、生葛汁以上,和煎减半,则纳桑白皮等二物汁和煎之,三分减一,则纳酥、蜜、枣膏搅之,勿停手,得如稠饴状,煎成讫,置别器中。服之,每夜欲卧时,取一胡桃大含之,细细咽汁,稍加至鸡子大,欲昼日间丸服亦得。忌芜荑。
  又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其状亦不限四时,昼夜嗽不断,遇诸动嗽物,便致困剧,甚者乃至双眼突出,气即欲断,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饮,涎 沫,无复穷限,气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肿不得平眠,有如此者,宜合细辛等八味汤、葶苈子十五味丸服之方。
  细辛 半夏(洗) 桂心 桑白皮(各五两) 干姜 当归(各四两) 芒硝(六两) 杏仁(六合去尖、两仁者,研)
  上药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当得快利后,好将息,经三四日,合丸服之。忌生葱、生菜、羊肉、饧。
  丸方
  葶苈子(六合熬) 细辛 五味子(各五两) 干姜 当归(各四两) 桂心 人参 丁香大黄 商陆根(各三两) 橘皮(四两) 桑白皮(六两) 皂荚肉(二两炙) 大腹槟榔(二十枚)麻
  上药捣筛,蜜和丸。煮桑白皮饮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十五丸,如梧子大。若利则减,秘则加,以大便通滑为度,时时得鸭溏亦佳。忌生葱、生菜。
  又依前细辛等八味汤、葶苈子等十五味丸,不觉可,渐成水病,余一如前况,更加大小便秘涩,头面身体浮肿,宜合大干枣三味丸服之方。
  大枣(六十枚擘,去核) 葶苈子(一升熬) 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者,熬)
  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作丸,如硬燥不相着,细细下蜜作丸。依前以桑白皮饮下之,初服七八丸,日再服,稍稍加之,以大便通为度,病重者时令鸭溏佳。亦有以前三味煮汤服之又依前大枣等三味丸服,虽觉气暂歇,然病根深固,药力微弱,且停服大枣丸,合巴豆丸五味细细服之,荡涤宿病方。
  巴豆(仁二十枚熬,去心、皮) 杏仁(一百颗去尖、皮、两仁者,熬) 牵牛子(五合熬) 葶苈子(六合熬) 大枣(六十枚擘,去核)
  上药合捣,一如前大枣丸法。还以桑白皮饮下之,服三四丸,日再服。如利即减,秘即加,常以大便调为候,病甚时时取鸭溏亦佳。忌芦笋、野猪肉。(吴升同,出下卷中)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